第21期:《德州学院报》

隋唐时期的德州名人———孙伏伽

———梁国楹 《德州历代名人》摘录


   期次:第21期      查看:111   


 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年)至清光绪三十年 (1904年),1282年间,历代王朝共选拔出有名可考的文状元592名,武状元168名。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则是德州人孙伏伽。
  孙伏伽 (?-658年),贝州武城 (今山东省武城县)人。生年不详,家事难考。早年考中隋朝进士后即步入仕途。由大理寺史几经升迁,成为京畿万年县 (今陕西西安)法曹,负责审理刑狱,督捕奸盗,查办赃赂。隋亡后,入唐做官。武德元年 (618年),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,孙伏伽以三事上谏唐高祖李渊:其一, “天子有争臣,虽无道不失天下。” “子不可不诤于父,臣不可不诤于君”,隋朝灭亡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 “不闻其过” “君不受谏”,希望圣上 “开直言之路,选贤任能,赏罚得中。”其二, “百戏散乐,本非正声。”隋炀帝贪图安逸享乐,官场淫风四起,所以败亡。 《论语》言: “放郑声,远佞人”,又言:“乐则 《韶》舞”。近来朝廷热衷于 “散妓”游戏,请并废之。其三, “性相近,习相远。”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充斥着奸佞之臣。希望陛下 “妙选贤才,以为皇太子僚友”,让皇太子远离那些 “好奢华驰猎驭射,专作慢游狗马、声色歌舞之人。”孙伏伽的奏疏 “至诚慷慨,词义恳切,指陈得失,无所回避”。这是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份疏谏,高祖阅后大喜,把他的上书传阅群臣,任其为治书侍御史,并赐帛三百匹。
  当时,唐朝初立,战事频仍, “军国多事,赋敛繁重”,于是孙伏伽 “屡奏请改革”,又请设 “谏官”一职,均为高祖采纳。武德二年 (619年),高祖对宰相裴寂说: “隋末无道,上下相蒙,主则骄矜,臣惟谄佞。上不闻过,下不尽忠,至使社稷倾危,身死匹夫之手。朕拨乱反正,志在安人,平乱任武臣,守成委文吏,庶得各展器能,以匡不逮。……孙伏伽可谓诚直。余人犹踵弊风,俯首而已,岂朕所望哉!”。
  唐朝平定王世充、窦建德后,曾大赦天下,但不久又 “责其党与,并令配迁”,要把王世充、窦建德的部下流放偏远地区,由此引起中原、河北人心惶惶。针对朝廷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,孙伏伽马上上表谏曰: “臣闻王言无戏,自古格言;去食存信,闻诸旧典。故《书》云: ‘尔无不信,朕不食言。’又 《论语》云: ‘一言出口,驷不及舌。’以此而论,言之出口,不可不慎。……因何王世充及建德部下,赦后乃欲迁之?……今四方既定,设法须与人共之。但法者,陛下自作之,还须守之,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之。……赏罚之行,达乎贵贱,圣人制法,无限亲疏。”高祖接受其劝谏,取消了发配王窦余党的命令,从而安定了中原、河北民心。
  唐朝建立后,在选官制度上沿袭了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。武德五年 (622年)冬,孙伏伽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次进士科考试,主考官是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宁。在此次录取的14名进士中,孙伏伽名列第一。这是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。当时,科举制度初创,状元不像后世那么荣耀和受人推重,所以中状元后,他官位并没有升迁,仍做治书侍御史。当时,军粮赋敛十分繁重,孙伏伽多次请求减免。武德九年 (公元626年),孙伏伽弹劾民部尚书裴矩 “苟钓虚名”,而不 “救恤百姓”。由此,唐朝征收赋税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,使贫苦的农民得到实惠。
  太宗即位,赐男爵,食邑乐安县,随即转为大理寺少卿 (副官)。贞观元年 (627年)唐太宗经常带大臣出去射猎,孙伏伽及时上书劝止,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赞赏: “卿能言朕失,朕能改之,天下庶有谬乎!”贞观五年(631年)因 “奏囚误失”被免官,不久任刑部郎中。贞观十四年 (641年)拜大理寺卿,成为朝廷重臣。后出为陕州 (今河南三门峡)刺史。唐高宗永徽五年 (654年)因年老辞官,显庆三年 (658年)病逝于家。
 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, 《旧唐书》称赞其“忠纯” “悟主匡失”。其性格宽宏大量,处事从容,荣辱不惊。拜治书侍御史时,自己已从朝中得旨,归家后却秘而不宣,待朝廷制文到来,合家狂喜,而孙伏伽若无其事, “时人称其有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