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期:《德州学院报》

童稚不明严师意 桃李无言下成蹊

———观《老师·好》电影有感


   期次:第4期   作者:□经济管理学院18级会计专业 李晓燕   查看:27   



  我笑着,怀着对于中学时光的眷恋走进了影院, 可当剧中的片尾曲响起时,我早已泪流满面。
  电影中的苗宛秋是很多人学生时代“最讨厌”的那一类老师:他禁止女生烫发,当场抹去一位女同学嘴上的口红;两个抽烟的男同学被他抓个现行,罚站了一整天;一个武侠迷,被他没收了所有的小说…… 他把一切向成绩看齐,甚至有些不近人情。 而当最后所有人站起来喊“老师,好”的时候,我想到的是这个有些胆小的苗宛秋,不顾一切的冲向冲他而来的酒瓶,是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无偿为同学们补课,也许对于影片中的孩子来讲,不努力学习,可能等待的就是一生的卑微,而这位老师却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人。
  反观当下的教育现状,我更感到了丝丝惋惜,对于孩子,家长舍不得管,老师又不敢管。家长舍不得管,是因为孩子在家里是独生子女,孩子事事要求,大人事事满足,管就成为了最难的事情。身为老师的父母曾这样告诉我, “有些孩子不听话,你当然可以去惩罚他,但他回家和他爸妈告状,他爸妈找到学校,学校会为了消除不良的后果,而对老师的前途产生一定的影响。”
  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出生在教师家庭,我对于这样的影片更深有感触,爷爷奶奶那时,他们敢说孩子是做错了,惩戒起来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,作为孩子在学校里挨了批评,回家并不敢给父母说,要给父母说了还可能会再挨一顿揍。到了姐姐这一代,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,必须得一遍一遍和颜悦色的讲给他听,哪怕他犯了再大的错,你也不能打他,甚至连稍重的言语也不能说,因为你不知道,孩子回家添油加醋的说给家长时,又变成怎样的故事,而家长又会以怎样的理由找到学校。教师成为了高危职业,老师成为了弱势群体。 “还是要跟孩子做朋友” “教育应该多一点儿耐心”我们用这样的话语夺走了老师手中的戒尺,却又转头抱怨 “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”。
  回想起我的中学时代,为数不多的一次挨打仍记忆深刻,那时是初二的青春叛逆期,虚荣心作祟,谎称老师要买书,找父母要钱。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之后,二话没说,在全班面前,给了我两巴掌。在自尊心的驱使下,我的眼泪刷的流了下来,老师生气的质问我还敢不敢这样做,我在震惊与恐惧中摇摇头。我埋怨老师,不近人情。可是我后来真的不敢撒谎,一次也不敢。每当我想撒谎时,我总能想到那天下午,脸上火辣辣的痛。我也是后来才明白,当一位严厉的老师在你身边,你行差踏错的每一步,都能有往回走的机会,而不是就此入了歧途。
  《三字经》有云:子不教,父之过,教不严,师之惰。家长放下了手中的棍棒,又夺走了老师手中的戒尺。在现代心理学中认为,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讲,建立规则与保持亲密关系同样重要,而当在老师口中的规则,对一部分人没有威慑力的时候,它就像一个没有牙齿的老太婆,只能喝汤而不能啃排骨,就像规则,只去订立而无法实行。我们凭什么要求一个更优秀的孩子?我们又如何给这个孩子,以更加光明的未来呢?